河南辉县近百只山羊接连跳崖坠亡(河南辉县山体滑坡致2人死亡)

在1980年代的中越边境两山轮战中,解放军一个陆军集团军因作战勇猛,军纪严明,实现了军政双胜,于战后获得了“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称号。这就是北京军区所属的陆军第27集团军,其时的军长是被称为儒将的钱国梁。

1986年9月1日,军委命令北京军区陆军第27集团军准备接替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军长钱国梁和政委徐永清立即召集副军长黄信生、政治部主任朱增泉等军领导开会研究,开始着手实施各种组织,指导司令部制订机动方案,并有条不紊地展开收拢部队、完善组织、调整兵员、补充装备、储备物资等各项临战准备工作。在率军开赴南疆前,钱国梁军长挥毫一首,一展心怀:“齐装满员,装备一新;士气高昂,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军容严整;安全准时,挥师南疆;枕戈待旦,痛击豺狼。”

河南辉县近百只山羊接连跳崖坠亡(河南辉县山体滑坡致2人死亡)

1986年12月,钱国梁、徐永清率第27集团军开赴云南战地,各部相继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全军参战序列包括步兵79师(步兵235、236、237团、炮兵团、高炮团)、80师(步兵238、239、240团、炮兵团、高炮团)、81师241团,集团军炮兵旅、高炮旅、工兵团、通信团等;配属部队有北京军区炮兵第14师(炮兵第10团、第37团)、1个反坦克导弹连、2个侦察大队,以及汽车团、工兵团、野战医疗所、野战防疫大队、军械修理所、汽车修理所等单位。参战部队总数为33700

进入边境地区驻训后,根据先前轮战部队驻训时的经验教训,钱国梁、徐永清、朱增泉等人狠抓了部队纪律,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加强了各级监督和督察。在上级的严格要求和督察下,第27集团军部队在驻训期间纪律严明,军地关系良好,因此还被当地居民戏称为“东北虎,西北狼,北京来的小绵羊。”

1987年4月20日,第27集团军所属部队奉命进入阵地接替了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钱国梁、徐永清等人精心部署,以79师和81师241团防守老山、662.6高地、那拉地区,80师防守八里河东山诸阵地,炮兵和配属的坦克预备队沿便于机动的路线附近配置,军前指在落水洞开设。在作战思想上,钱国梁等人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立足于积极防御,稳扎稳打,寸土不丢,并不失时机地打击敌人,配合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斗争。

进入1987年后,越南在柬埔寨战场已陷入困局。因为中国及国际社会的支持,柬埔寨抗越武装越打越强,作战重点已由柬泰边境地区转向柬埔寨内地,游击活动区域不断扩大。越军反复进行清剿和扫荡也收不到明显效果,越打越疲惫,逐渐减少了规模较大的作战行动。双方的角力重点已转向围绕争夺控制区、争夺基层政权、争夺民心而展开斗争,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并—直维持到战争结束。在军事解决上看不到出路,政治、经济靠山苏联的支持力度又越来越弱的情况下,越南已感到使用武力不能解决柬埔寨问题,只有政治解决才是唯一的出路,因而开始寻求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途径。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越军在老山战场也已失去了追求全胜的信心,不得不减弱了战斗强度,不再发动加强营以上规模的攻击行动。同时,为了能在军事上捞一把和并不示弱,越军又频繁发动营以下规模的反扑、偷袭、袭扰和炮击、特工渗透作战,可以说无日不战。

尽管越军的攻势已大大不如14军、第1军、67军轮战时期,然而第27集团军部队一进入阵地,仍然感受到了老山战场的严酷性。80师接防八里河东山阵地仅5天,就遭到了越军连、排规模的偷袭41次,平均每天超过8次。而整个集团军在一年轮战期间,共粉碎了越军的614次偷袭,平均一天1.7次,可见战事之频繁紧张。为了应对越军层出不穷的偷袭和袭扰,第27集团军官兵针锋相对,使出了浑身解数,与敌斗智斗勇。如在阵地上使用深埋于地下的水管吹气传声来发送敌情,避免了夜间暴露目标和电话线被炸断的风险;在树枝上挂上加重手榴弹,防敌夜间偷袭,战士们称之为“铁树开花”;把钢盔放在堑壕内的石头或木头上,晚上看上去像是有人蹲守在那里,诱使敌人扑上来,然后用一排手榴弹将其解决,战士们称之为“张冠李戴”;鉴于越军的夜视器材对金属敏感,将铝锅、罐头盒放在工事上诱敌,等越军围上来就一顿痛打,战士们称之为“诱敌上钩”等等。第27集团军轮战期间,进行反偷袭战斗之多在参加两山轮战各军中都是比较突出的,很是显示了这支部队在新时期的勇谋兼备的战斗风格。

越军在老山战场上非常善于用炮,特别是以迫击炮游动作战,打得很准,神出鬼没,使阵地上的中国士兵承受了很大压力。与之针对,为了打击越军的嚣张气焰,吸引敌暴露目标,扩大战果,以及雨季和旱季作战的需要,钱国梁等人又先后集中组织了8次炮击作战,共发射各种炮弹41343发,歼敌1050人,摧毁敌火炮70余门、军车11辆、屯兵洞22个、指挥(观察)所36个、各种工事447个,引爆弹药库(所)45个,沉重打击了当面越军。

第27集团军部队在轮战期间,打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值得后来人永远铭记。

孔德年,79师235团4连班长。他先后带领战斗小组执行侦察任务27次,搜剿打洞9次,参加设伏2次,用冷枪毙敌8名,缴获冲锋枪4支,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向小平,79师236团8连战士。曾担负冷枪射击任务,用79式狙击步枪先后发射31发子弹,击毙越军30名,击伤1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被誉为是“老山第一杀手”。

张茂忠,80师240团8连班长,因其胡须较浓密,又多日未刮,因而人称“大胡子班长”。1987年4月26日晚到5月1日凌晨的5个夜晚战斗中,他和战友们一起坚守八里河东山18号阵地,先后打退了越军的41次偷袭和进攻,毙伤越军50余名,毁敌高射机枪1挺。战斗中,张茂忠全身负伤27处,肠子流了出来,仍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操冲锋枪向越军猛扫。重伤的他坚毅地表示:“有我大胡子在,阵地丢不了!”因此,他和战友们上级誉为“钢铁的战士,钢铁的阵地”。战后,张茂忠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当时砚山县“三八女子火线服务队”的队员们听了张茂忠的英雄事绩后非常感动,特地赶制了一面锦旗,在祖国的版图中央用28枚团徽缀成了一颗红心,献给了坚守18号阵地的勇士们。

尤建华,79师237团工兵连排长。上阵地218天,单独执行任务198次,排雷1101枚,创造了老山前线个人排雷的最高纪录。同时协助战友排除了越军设置的84单火箭爆破器10具、爆破筒302节、炸药400余公斤、各种手榴弹246枚,并破障开路524条,总长2800米。在执行敌火力控制下的设障任务时,埋雷1250余枚,自制自设土地雷420余枚、爆破筒250多节。战后,尤建华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

朱厚良,81师241团8连指导员。在坚守松毛岭前沿阵地时,他接连三个晚上蹲在哨位上,和战士们一起战斗,打退了越军的5次偷袭。1987年5月31日中午,越军突然向8连阵地实施炮击。朱厚良迅速将战友们都推入了猫耳洞中隐蔽,而自己却被敌炮击中壮烈牺牲,遗体上遍布了200多块弹片。战后,朱厚良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政治指导员”荣誉称号。他也是第27集团军在老山战场上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干部。

武凤保,79师235团1营机枪连班长。1987年6月26日,他和战友在修筑工事时不慎被地雷炸伤,导致左小臂截肢。住院养伤期间,他多次被评为“模范伤员”。伤口还未愈合,武凤保就坚决要求重返前线,同医生、护士和营长、连长软磨硬缠,最后感动团首长,请求获得批准。武凤保重返前沿阵地坚持战斗86天,其间执行冷枪狙击任务,独臂操枪毙敌3人,伤敌1人,战后被成都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李少云,80师238团1机连战士。他坚守八里河东山前沿阵地9号哨位7个月,与战友一起打退了越军的偷袭、袭扰112次,一人歼敌26名。1987年11月24日凌晨,他所在的哨位遭到越军1个加强班围攻。激战中李少云全身负伤34处,血流如注,仍坚持战斗,直到壮烈牺牲。战后,成都军区授予李少云烈士“钢铁战士”荣誉称号。因为李少云生前没有一张自己的单人照片,他的遗像还是从与战友的合影中抠出来的。

姬仁明,81师241团特务连侦察排班长。在作战中,他坚守松毛岭c33号阵地观察所176天,观察敌情450次,新发现目标53个,指挥炮兵摧毁越军工事多个,并抵近毙敌9名,伤敌2名。1987年11月14日,他在一次侦察敌火力点时与越军遭遇,英勇牺牲。战后,成都军区授予姬仁明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

第27集团军广大官兵用他们的浴血奋战表明:“北京来的小绵羊”,是对自己人。对敌人,他们是猛虎,是钢刀!

老山战场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官兵们除了要日夜防备越军的偷袭和炮击外,还遭受了吃饭难、吃水难、睡觉难、精神紧张、皮肤病等多重困扰。据当时调查,在一线阵地坚守的部队,有50%以上的人员患有精神衰弱和烂裆、皮肤溃烂等疾病。因为生活太单调,在紧张的战斗间歇,阵地上的官兵们只能自娱自乐,吹牛、打牌、涂鸦、写写豪言壮语什么的以解闷。当时军政治部主任朱增泉曾多次冒着枪林弹雨亲上一线阵地组织发动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战士们的斗志。他在堑壕壁和猫耳洞的墙壁上看到了很多战士们写下的即兴之作,不由灵感勃发。朱增泉将这些词句收集起来仔细品读,从而激发起了将之推广的念头。在他的倡导下,部队创办了战地诗报《橄榄风》,大量登载官兵们的诗歌作品。朱增泉还身体力行,自己带头写下了许多诗篇,以真实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猫耳洞阵地的艰苦环境、“猫耳洞人”牺牲奉献的博大胸襟等。由此,带动了全军部队的创作热情,写读、读诗蔚然成风,朗诵、诗赛遍地开花。为了进一步改善官兵们的精神生活,军里还抽调本部及外调人员开办了“猫耳洞函授大学”,讲授基本理论和实用知识,同时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正因为第27集团军有这样好的学术传统,当军里的干部转业到地方后,有不少人在文艺编辑部门成为了业务骨干,从而留下了一段佳话。

第27集团军轮战时期,中国的改革步步深入,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时代,原有的价值观被动摇,亟待重建。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南疆的这场战争,已逐渐显得不再像原来那么神圣。军人、英雄的耀眼光环,正渐渐黯淡下来。当时反映对越作战的书籍,成捆成捆地堆在书店里卖不出去,读者没兴趣看,这和如今的一书难求实为天壤之别。在很多人的眼里,有工夫不去赚钱,却要去当兵,还要流血牺牲,实在是吃了亏,傻大头。尽管主流舆论还在歌颂这场战争,但已难掩参战人员与社会脱节的尴尬境地。歌舞升平与流血牺牲的对比,反差是那么的大。因此,轮战部队上阵地前的驻训期间,都要反复进行教育,要求广大官兵树立无私奉献,甘于吃亏的思想。在作战期间,思想政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松,以竭力保持部队的士气。同时,部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要努力解决官兵家庭的实际困难。在商品经济的潮流下,社会就业已逐渐趋向多元化。当时部队中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当你退伍后有可能得不到较好的分配,就要用一技之长去自谋生路。电影《闪电行动》中孙海英饰演的老班长“干干姜”怎么说的:“军队培养两用人才,我八用也有。不信你让我拍武打片,保证不用替身!”是早早脱了军装去赚钱,还是默默在边疆无私奉献,这就是那个年代军人所要面临的抉择。他们渴望着“理解万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在此,不能不再一次向保卫祖国边疆的军人致敬!至少,第27集团军的官兵们还是幸运的,在他们之后轮战的部队,有的已得不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例行拜年了。

1988年4月30日,第27集团军将老山战区的防务全部交给了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部队,然后撤下了阵地。5月中旬,钱国梁、徐永清率第27集团军所属部队撤离老山战区,凯旋归建。

在一年的轮战期间,第27集团军粉碎了越军的614次偷袭,抗击了6万多发炮弹轰击,组织了8次炮击作战和34次侦察作战,共毙敌1580人,伤敌1800人,俘敌1人,击毁敌车35台、火炮103门、工事808个。同时第27集团军所属部队共减员300余人(含非战斗减员)。

“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称号,英雄的第27集团军当之无愧。

相关文章